新闻资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2025-09-18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村村水泥路、户户安居房、家门口就业、看病有保障……如今,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富民兴疆,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布局、政策制定到资源分配,都紧紧围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美起来贯彻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劲头足

  “疆电外送”电网一路向东,煤制气、煤制甲醇、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逐渐成型……近年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重要支点,高质量推进国家现代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超2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立足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以及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谋划推动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矿业及加工、粮食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关键矿产和粮食安全等作出积极贡献。

  经过十多年发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新疆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和田市产业园区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车间内,雪白的棉线在祖丽阿亚·图孙托合提的手指间化作如丝细的纱线。从今年2月应聘到现在,她已成为熟练的纺织女工,月均工资3500元。企业负责人黄浩铭介绍,公司在和田构建起集互联网平台运营、高品质服装加工、织布印染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拉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2024年,新疆就业人数达1391万人,比2012年增加1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幸福满满 发展红利惠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围绕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电力等“十张网”系统布局,建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2022年6月,全长825公里的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与过去绕行兰新铁路相比,当地各族群众出疆路程缩短1000多公里。“家门口就能坐上火车,以前想都不敢想!”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乡村民阿依加玛丽·麦提拖合提说,通铁路前,一遇沙尘暴,大巴、小车寸步难行,“现在火车稳稳当当穿越风沙,这两年去乌鲁木齐甚至北京、上海走亲访友的乡亲们越来越多了”。

  民生无小事,点滴暖人心。为解决养老、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切问题,新疆坚持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截至2024年底,新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79.72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888个;全面完成煤改电(一期、二期)工程163.03万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列入十件民生实事,2024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达90%,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9.7%和14.9%。当地居民从“盼蓝”,到如今在社交平台“晒蓝”,良好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区域协调 着力做活南疆“棋眼”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曾经受限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限制,南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今,南疆这一“棋眼”正被激活,南北疆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今年7月,随着总长4197公里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至此,电网同铁路、公路、机场、环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形成的“五环”,为南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力南疆迈上发展“快车道”。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南疆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高水平对外开放势头强劲。2024年,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81%的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新增注册企业1168家,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或机构9家,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喀什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喀什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连续3年保持全疆第一。

  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疆促进各类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高效聚集,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明显。乌鲁木齐城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喀什城市圈、环塔里木盆地城镇带加速成型,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加快发展。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20534.08亿元,同比增长6.1%。

  今日之新疆,安定和谐、繁荣发展、开放自信,各族群众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正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新华社记者刘兵、关俏俏、郝玉)

来源:新华社

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特刊——方略领航赋
新闻资讯
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特刊——方略领航赋
2025-09-18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图片

  昆仑莽莽,天山苍苍。域分南北,地曰新疆。拱神州之门户,固中华之西壤。自汉以降,边疆经略,千载励治,未若今之澄明者也。盖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扼法治之纲,汇团结之力,兴文化之韵,守富民之要,建长治之业,乃使广袤之疆土,山河添泰,气象开新。乃赋曰:

  夫法治者,稳疆之鼎也。昔有宵小撼树,阴霾偶蔽;今仗雷霆之势,玉宇澄清。厉打击而裂土分疆之谋溃,严法治而社会安宁之势定。由是纲纪彰而民心聚,根基固而百业荣。法剑凌空,光寒天山邪祟胆;明镜悬世,辉映边城公道心。昔张骞凿空之地,今成平安和谐之区;玄奘取经之途,已是河清海晏之所。

图片

9月16日,乌鲁木齐市西大桥附近,灯光秀绚丽呈现点亮夜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团结者,安疆之魂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为万策之纲。天山雪松根连根,昭示命运与共;各族人民心连心,实称手足相亲。火洲大地,万众共饮一井;南疆乡村,万户同耕一春。石榴籽紧,抱守华夏圆融之体;兄弟姐妹,谐奏民族团结之曲。兵地融合,血脉相通;城乡共建,甘苦同当。此诚千秋基业之本也。

图片

托克逊县博斯坦镇吉格代村村民和巨幅国旗合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9月30日摄)。李靖海摄

  文化者,润疆之脉也。文明如川,滋养心田,润认同于化境。龟兹舞态,跃动中华艺韵;木卡姆声,颂唱华夏深情。史教浸润,深识多元一体;经典传习,长系家国天下。坎儿井汲取中原智慧;左公柳照映边塞乡心。科技赋能,非遗焕新,传统与现代共奏和弦;文化交流,互鉴融通,各民族同传中华薪火。

图片

浙江省宁波市援疆干部、库车市融媒体中心职工与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惠民社区居民同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祝福(2020年10月1日摄)。尼亚孜·热合曼摄

图片

7月22日,来自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的艺术家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与游客一起拍照留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周鹏摄

  富民者,兴疆之本也。昔时荒漠困穷,今朝绿洲丰盈。光伏蓝海,聚日月光华;风力银翼,借九天长风。哈密瓜甜,远销江南海北;和田玉润,光照四海宾朋。棉海柔波,暖送大江南北;旅游胜境,喜迎天下客商。雪水润物,大漠渐披翠色;产链延展,边城频聚富庶。脱贫奇迹,堪载千年史册;乡村振兴,更绘万里宏图。

图片

辣椒采收机在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辣椒种植基地采收辣椒(2022年10月14日摄)。闵勇摄

图片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园丁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利用网络直播销售核桃,如今核桃种植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2023年12月7日摄)。外力·克依木摄

图片

鸟瞰新疆中绿电乌鲁木齐市米东区350万千瓦光伏项目(2024年5月29日摄)。伏少杰摄

图片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式结束后,中外嘉宾在场馆合影(2024年6月26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长期者,建疆之业也。固本强基,党旗飘扬于基层堡垒;砥砺作风,清风正气化实干担当。对口援疆,汇四海之智聚力;民生持续,纳百川之惠润疆。更兼生态文明,绿染瀚海戈壁;绿色发展,福泽子孙后代。公路铁路,穿沙海如蛟龙;民航管道,联寰球若鹏翼。昔时边陲之地,今成开放前沿;往日荒寂之域,竟变繁荣之所。此皆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之硕果也。

图片

1月5日,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图/中国石油集团供

图片

8月21日,工人在位于阿拉尔市的国家级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纱锭车间查看智能数控机。当地依托富集的棉花资源,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韩峻摄

图片

7月10日,泽普县美丽乡村一角(无人机摄)。金炜摄

  观今日之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昆仑见证千年之变,天山铭刻时代华章。乃赞曰:

  煌煌伟业安边计,

  片片丹心照天山。

  法治宏规平瀚海,

  团结厚德定疆垣。

  文化润物无声处,

  富民春风度玉关。

  长期更铸千秋业,

  共谱边疆盛世篇。

图片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夜景(2021年7月2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豆兴军摄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