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第二十二届新疆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举行
2025-07-17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7月17日,第二十二届新疆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开幕式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学术专场在乌鲁木齐举行,主题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

  年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年会期间将陆续举办“推进文化润疆 凝聚奋进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学术专场及青年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

  本届年会共收到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等155家单位推荐的860篇学术论文,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等程序,最终入选论文88篇。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学术专场上,16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主旨报告及交流发言。

  会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领悟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战略意义,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积极进取、主动作为,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要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确保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转变科研范式,深入开展以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为基础的有组织科研和协同攻关,集中科研力量破解事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要坚守学术初心、弘扬优良学风,严守学术伦理、维护学术净土,共同构建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高娃报道)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马兴瑞在木垒调研风电产业发展工作
新闻资讯
马兴瑞在木垒调研风电产业发展工作
2025-05-06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马兴瑞在木垒调研风电产业发展工作

进一步释放新能源发展优势潜力

推动风电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


图片
5月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木垒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现场,实地察看建设运行情况,听取工作介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5月5日来到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深入调研输变电工程建设、重点风电项目推进、风电装备制造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锚定新疆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定位,进一步释放新能源发展优势潜力,以更大力度推动风电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发挥好重大项目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全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马兴瑞来到木垒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现场,实地察看变电站建设运行情况,听取工作介绍,希望国网积极适应区域风电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图片
5月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能源基地的中煤4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察看风场建设进展,同项目负责人和有关同志详细交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能源基地,马兴瑞来到中煤40万千瓦风电项目、华电8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场地,察看风场建设进展,同项目负责人和有关同志详细交流。他强调,要聚焦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不断壮大新疆风电产业规模,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加强新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衔接,推动源网协调发展。


图片
5月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金风科技木垒风电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察看车间生产组装实况和产品展示,同相关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推进产业发展工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马兴瑞先后走进金风科技风电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东方电气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察看车间生产组装实况和产品展示,同相关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抓住新疆风电产业加快发展机遇,积极谋划推动风电装备制造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吸引行业领军企业加快落地,推动各环节协同发力,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谋划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产业链水平。马兴瑞还实地调研了凌远重工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设情况,叮嘱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助力补齐新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短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兴瑞在调研中强调,要大力推进风电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助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统筹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促进新能源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本地转化利用比例,稳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提高新疆新能源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要加快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集群“群主”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链配套能力,推动风电装备制造本地化、规模化发展。要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着力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矿山、交通、旅游、电力、消防、企业园区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有效护航高质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main_r2_c2.jpg

新疆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效果显现
新疆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效果显现
2025-07-14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乌鲁木齐城南,紧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坐落着开创新疆高等教育历史先河的新疆大学红湖校区。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第一站就来到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新疆大学。

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古扎努尔·玉苏甫仍难掩激动之情:“当时我们就坐在这间教室里,分享着外出调研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进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

从当年的本科生成长为今天的硕士研究生,古扎努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视察期间的点点滴滴,依然记忆犹新。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这间教室里,总书记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这些年,我和同学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22年10月,新疆大学“石榴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宣讲团成立,古扎努尔成为宣讲团成员之一。她和同学们深入南北疆学校、乡村、企业和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青言青语”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不仅是“石榴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宣讲团,近年来,新疆大学每年组织15个团队,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专题调研,各族师生深入南北疆基层,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深入基层调研后,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艺桦深有感触:“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更加坚信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

俞秀松路、林基路大道、杜重远路、沈雁冰路……漫步新疆大学,以这些仁人志士的名字命名的校园道路,映照着新疆大学走过的峥嵘岁月。新疆大学坚持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注重发挥校史馆以史育人的作用。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校学生为主体成立的林基路艺术剧社,创排了《共产党人在新疆1936—1945》《我们正青春年少》等,生动展现“抗大精神”。新疆大学校史研究会会长于付恩介绍,近两年校史馆访客量从年均1万余人次增至2.5万余人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加强理论研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上,新疆大学重点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还增设了“新疆各族人民保卫边疆斗争史”等专题。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校作用,为全疆大中小学思政课编写教材、共享教学资料,开设了以中华民族历史观为重点的《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地方思政课,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认同与文化自信。

省部级及以上纵向课题133项、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创新团队”、第二批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试点单位……新疆大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强调的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的要求,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新疆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课题进行研究,产出高质量成果,为不断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价值取向和学理支撑。

目前,新疆大学共设立26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基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育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大学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遵循,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促进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新疆大学党委书记代斌表示,新疆大学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育人,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研究阐释、丰富平台载体等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