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李媛媛:当代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起点
2023-12-15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最新成果,蕴藉了鲜明的文化思维、坚定的文化立场、博大的文化胸襟、深厚的文化关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和体系性体现在传统性与现代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主体性与世界性三个维度的辩证统一。


一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是近百年来萦绕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从文明的高度强调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性意义。这一重要论断超越了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中西古今”之辩,不是以二元对立的立场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而是以融贯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思维把握传统与当下的内在连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中华文化沃土。不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核心价值,则无以从深层次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层逻辑。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两个结合”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资源,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成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思想入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所进行的文明创造并非抛弃传统,亦非简单复古,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古老文明传统赋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在薪火相传中开拓创新,建构符合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的文明体系和价值体系。


二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历史上的中国是作为一个文明体存在的,“文化立国”是我们的重要传统和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承续着文明传统和承担着文明使命的政党,从建党之初就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形成了“思想建党”的传统。从毛泽东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建设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的愿景,到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拓展和完善,到新时代的“四个自信”与“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再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的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文明理想和文化抱负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建立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的主体性的、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方向、有着最广泛阶级基础的崭新的现代意识形态,实现社会和人民的解放。对于文明理想的追求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底色。


三是主体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主体性的问题,强调“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只有具备了文化主体性,才能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脉所在,这是关系到民族精神走向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具有胸怀天下、协和万邦的胸襟和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要命题,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探寻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共同法则和价值,追求人类普遍利益。其中蕴含着一种新的理解国际关系的逻辑,意味着突破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单一现代性模式的局限,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在多维世界中寻求价值共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观和价值观,提倡胸怀天下、自利利他的包容性发展,不同于二元对立、霸权竞争的世界图景。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既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的历史起点。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体现为贯通文脉,承续道统,推动中华文明的超越更新;在横向的空间维度上,体现为世界主义的道义取向,以高度的文明主体意识,为探索人类更好社会制度和发展前景作出具有历史性突破的重大贡献。(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2024年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召开
学术交流
2024年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召开
2024-11-11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11月2日,由自治区社科联、新疆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年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诚出席会议并致辞,新疆大学党委书记代斌致欢迎辞,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卢春萍致开幕辞,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艾比·沙拉木宣读《关于公布2024年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的通知》,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顾光海主持开幕式。

image.png
2024年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研讨会举行
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丁守庆,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傅才武,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进平,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员王永生,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慧,分别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本质》《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文化中国”的逻辑》《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挖掘、阐发中华文化》《圆形方孔与多元一体:钱币记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路径研究》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image.png

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丁守庆作主旨发

丁守庆教授指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怎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重大问题。从理论品质来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思想内涵,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加强对新疆工作的统一领导,凝结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精华,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承载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基本国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弘扬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精神,透射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其世界观方法论。从实践本质来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等“四个伟大”的新疆实践。

image.png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作主旨发言

王永贵教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不少挑战。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image.png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傅才武作主旨发言

傅才武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涉及到中国区别于西方的文化认同型国家性质。通过梳理西方民族认同型国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之间的差异,阐述历史长周期内中国作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建构逻辑与转型困境,深入揭示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而阐明全球化视野下以文化认同统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建构路径,有利于从理论上明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内涵和根本特征,更加深入地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理论逻辑。

image.png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进平作主旨发言

林进平教授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要实现“双创”就需要有能够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恰当的理论工具。显然,它既不可能是黑格尔式的西方文化,也不可能是因循守旧、无法通变的那种中华传统文化。前者因对中华文化缺乏真切的了解而无法给其应有的尊重,后者固然能够尊重中华文化,却容易封存于历史之中,无法将其引向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连接中西、架通古今,因其既能历史地尊重、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现代地陪护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文化的主体性对话与生成中传承和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而成为其最恰当的理论工具。

image.png

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员王永生作主旨发言

王永生研究员指出,钱币是各民族之间政治关系、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物质载体,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孕育和起源阶段,钱币的“满天星斗”模式见证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秦统一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朝末年的圆形方孔钱,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及“天命皇权”的政治思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过程。随着清末因制钱的没落与机制币的崛起开启的币制改革,见证了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向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演变发展过程,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觉醒过程。

image.png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慧作主旨发言

孙慧教授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价值、产业链供应链研究现状、新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测度、新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性评价、提升新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机制与路径和政策建议五个方面进行报告。她建议,要聚焦九大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监测与制度建设,要研究新疆关键资源重要产业的产业体系布局,要探索新疆重要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要推进新疆产业链供应链交通物流枢纽规划编研工作,要总结梳理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新疆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建设中的实践。
本次研讨会自今年8月启动筹备工作以来,面向全国知名高校和自治区高校、党校、研究机构公开征文,共收到论文360多篇。经专家评审,遴选出40篇优秀论文,研讨会现场向入选论文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30篇入选论文作者还分组进行了交流发言。
此次会议由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自治区社科联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新疆社科论坛》杂志社承办,新疆大学社科联协办。来自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新疆理工学院、新疆和田学院、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加会议。